
苗木長的好與不好主要是看它的根系健不健康,苗木移栽后也是一樣,根系恢復快,那么成活率就高,因此,對于新栽植的苗木我們要著重養根。


根部透氣是管理中的重要一環,根部的透氣性好壞,關系著新栽樹木的生根速度。透氣管的埋設,是近些年樹木栽植根系透氣的一個好方法,透氣管要在土球外圍與樹穴交界處一周均勻分布,且要直通土球或根部以下。使空氣能直接在根系周圍得到循環,增加氧氣含量,活躍根系。
透氣管的埋設避免垂直放入,要呈40-45度角傾斜放入,以利于空氣在透氣管的流通循環。進入冬季,要對透氣管加蓋管帽,避免冬季寒氣進入根部,造成根系凍害。

綠化苗木栽好后,應在樹穴外緣用土筑成高15~20cm的土埂稱“開堰”。圍堰要筑實,圍底要平,用于澆水時擋水用。若株距很近或連片栽植的樹木,可將幾棵樹或呈條、塊栽植的樹木聯合起來集體圍堰,此種方式稱“作畦”。作畦時保證畦內地勢水平,確保樹木吃水均勻。
苗木栽植后必須澆足三次水,第一次要在栽植后24小時內澆透定根水,滲入土層約30cm深,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與根系緊密結合,以利于根系的恢復和生長。第一次灌水后檢查一次,發現樹身倒歪及時扶正。第二次澆水應在栽植后2-3天進行,水量仍以壓土填縫為主要目的,澆水后檢査苗木是否筆直。再相隔約10天左右澆第三次水,并灌足灌透,以后可根據實k情況酌情澆水。
澆透水后應將樹堰填平或略髙于周圍地面,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。同時在地勢低洼易積水處,要開排水溝,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。秋季栽植應在樹干基部堆成30cm高的土堆,以保持土壤水分,并保護樹根,防止風吹搖動,以利成活。



樹木栽完后,發現地下根系恢復很慢,不能及時吸收足夠的水分和養分以供給樹木生長的需要,可適當澆灌生長素溶液,目前應用較多的是3號生根粉,目的是刺激樹木早發新根,促進代謝平衡。
新植樹木的枝梢、根系萌發遲,年生長周期短,積累的養分少,因而組織不充實,易受低溫危害,應做好防寒保溫工作,可采取覆土、地面覆蓋、設立風障、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。
關鍵字: